4.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202)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必須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適應,軍事能力必須同國家戰略需求相適應。在新時代,我們黨制定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戰略安排,強調到二〇二七年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確保掌握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主動;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機械化高度發達,信息化基本實現,智能化取得重大進展,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全面提高;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同我國強國地位相稱、能夠全面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具備強大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軍隊。
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要求。必須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堅持邊斗爭、邊備戰、邊建設,堅持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加快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戰略能力,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
政治建軍是我軍的立軍之本。在長期實踐中,實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保證了我軍始終是黨絕對領導下的革命軍隊,為我軍戰勝強大敵人和艱難險阻提供了不竭力量,使我軍始終保持了人民軍隊的本色和作風。政治工作是人民軍隊的生命線,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堅定不移推進政治整訓,把理想信念、黨性原則、戰斗力標準、政治工作威信四個帶根本性的東西在全軍牢固立起來。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開展“學習強軍思想、建功強軍事業”教育實踐活動,構建新時代人民軍隊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傳承紅色基因,繁榮發展強軍文化,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鍛造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過硬部隊。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軍,全面鍛造過硬基層,堅定不移正風肅紀反腐,大力弘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
改革是強軍的必由之路。我們這支軍隊,靠改革創新走到現在,也要靠改革創新贏得未來。面對長期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不改革,不全面改革,不徹底改革,我軍是打不了仗、打不了勝仗的。必須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加快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推進領導指揮體制改革,確立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總原則,改變長期實行的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大陸軍體制。推進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改變長期以來陸戰型、國土防御型的力量結構和兵力布勢。推進軍事政策制度改革,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政策制度體系。要鞏固拓展改革成果,推進改革既定任務落實,搞好后續改革籌劃論證,完善軍事力量結構編成,體系優化軍事政策制度,不斷解放和發展戰斗力、解放和增強軍隊活力。
科技是核心戰斗力,是軍事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科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國家安全和軍事戰略全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我軍建設發展。必須堅持自主創新戰略基點,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增強科技認知力、創新力、運用力,推動我軍建設模式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要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發展,不斷提高我軍建設科技含量。
強軍之道,要在得人。人才是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贏得軍事競爭和未來戰爭主動的關鍵因素。必須貫徹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推動軍事人員能力素質、結構布局、開發管理全面轉型升級,鍛造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要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組織選人,堅持從政治上培養、考察、使用人才,創新軍事人力資源管理,完善識才、聚才、育才、用才制度機制。堅持為戰爭準備人才,把能打仗、打勝仗作為人才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提高備戰打仗人才供給能力和水平。堅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落實院校優先發展戰略,建強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
依法治軍是我們黨建軍治軍基本方式。軍隊越是現代化,越是信息化,越要法治化。要構建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推動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為推進強軍事業提供堅強法治保障。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突出依法治官、依法治權,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堅持官兵主體地位,增強官兵法治素養,維護官兵合法權益,依靠全軍官兵共同建設法治、厲行法治、維護法治。
(203)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必須把高質量發展放在首位。我軍建設正處在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要更加注重聚焦實戰、創新驅動、體系建設、集約高效、軍民融合,以加快先進戰斗力有效供給為指向,轉變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增強發展動能,確保高質量發展。
全面加強軍事治理是治軍理念和方式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著力構建現代軍事治理體系,以高水平治理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全局統籌、系統抓建、體系治理,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各項工作協調聯動,確保同向發力、綜合發力。把握新體制下軍事系統運行特點要求,堅持用改革創新的思路和辦法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問題,不斷優化工作運行機制,完善軍事法規制度體系。創新加強戰略管理,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評估體系、監管體系。
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重大任務戰建備統籌,成體系推進相關戰略能力和新域新質作戰能力建設。建設一切為了打仗的后勤,構建現代軍事物流體系和軍隊現代資產管理體系。實施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重大工程,加快主戰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加緊構建武器裝備現代化管理體系。強化作戰需求根本牽引,合理確定投向投量,提高資源配置的精準度和集中度,確保軍費使用精準、高效、可持續,把有限資源用在刀刃上、用出效益來。
5.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204)強國往往是經濟和軍事共同作用的結果。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基本依托,國防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國防實力要和經濟實力相匹配,不然就不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安全保障。軍民融合發展是興國之舉、強軍之策,必須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更好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
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關鍵要在一體化上下功夫,實現國家戰略能力最大化。要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加強各領域戰略布局一體融合、戰略資源一體整合、戰略力量一體運用,系統提升我國應對戰略風險、維護戰略利益、實現戰略目的的整體實力。統籌全局,突出重點,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深化科技協同創新,加快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強化國防科技工業服務強軍勝戰導向,加強重大基礎設施統籌建設,加快構建大國儲備體系。堅持問題導向,持續優化體制機制,完善政策制度,形成各司其職、緊密協作、規范有序的工作格局。
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要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推進現代邊海空防建設,增強打贏未來戰爭的國防潛力。弘揚擁政愛民、擁軍優屬光榮傳統,鞏固發展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在全社會營造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的濃厚氛圍,為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為推進強國強軍匯聚強大力量。
朗讀者:陳偲偲,安徽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