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榴園村,返鄉創業大學生宋六龍正書寫著振興鄉村的生動故事。2016年,他帶著農業種植技術返鄉,以20畝土地入股塔仙石榴合作社,通過引入省農科院專家開展標準化栽培試驗、搭建電商銷售渠道、舉辦石榴文化推介活動,不僅讓塔山軟籽石榴年銷售額突破500萬元,更讓自己成為帶動鄉親致富的“領頭雁”。宋六龍的成長,正是烈山區實施“新農人”培育工程、打造鄉村振興人才高地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烈山區緊扣“人才強農”主線,創新實施“引鳳入鄉”“育苗興禾”“護苗啟航”三大核心行動,構建起“引才—育才—用才”全鏈條服務體系,累計培育3295名“新農人”扎根鄉土,推動人才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動能,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活力。
開展“引鳳入鄉”行動,構建人才集聚磁場。烈山區堅持把優化政策措施作為吸引人才的關鍵抓手,出臺《“新農人”培育工程實施方案》,構建“精準識別—動態管理—多元扶持”的政策矩陣。通過深入細致摸排,對返鄉創業青年、致富能人、“土專家”“田秀才”等進行“精準識別”,建立起“新農人”鄉土人才庫,實行動態管理,確保人才信息的實時更新與有效利用。以政策優惠與信貸支持為杠桿,積極推廣“能人帶農戶”“合作社帶農戶”辦法,鼓勵鄉土人才創辦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設立200萬元資金池,配套“青年創業貸款財政貼息金”“創新創業人才貸”等金融服務,為返鄉創業人員鋪就資金融通的“綠色通道”,有力推動返鄉投資、創業興農熱潮的興起。
開展“育苗興禾”行動,創建精準育才體系。烈山區建立“培訓需求”和“課程資源”兩張清單,推行“按需定制、精準滴灌”培育模式。每年年初,深入開展鄉土人才培訓需求調研,全面對接區直單位培訓資源,緊扣農民技術短板,量身定制“新農人”培訓計劃,確保培訓內容與實際需求緊密貼合。聚焦艾草、電商、文旅等產業發展需求,創新培訓方式,采取“訂單式”“點餐式”“小班化”教學方式,定期舉辦“陽光糧農班”“金果林藝研習班”“文旅達人集訓班”“電商人才成長營”等12類特色培訓活動。截至目前,已成功開展9場特色培訓,覆蓋470人次,培育出一批既懂農業技術、又善經營管理的“新農人”。
開展“護苗啟航”行動,搭建實踐賦能平臺。烈山區建立“農技員帶農民”結對服務長效機制,組織省、市、區120余名農技骨干與重點農戶開展一對一幫扶,開設“大棚課堂”“田間講堂”,常態化深入產業基地、家庭農場,為農戶提供實地指導。探索“專家帶基地帶農戶”工作機制,充分鏈接轄區內高校資源,聯合打造集創業孵化、實操訓練等功能于一體的“新農人”電商創業直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