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烈山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有效途徑,大力推進“皖美紅色物業”和網格“1+1”建設工作落實,不斷推動城市基層黨建提質增效。
聚焦組織建強,推動網格設置到位。一是摸準厘清家底,突出“詳實”。召開全區網格“1+1”工作推進會,各鎮(街道)對照上級文件要求全面開展網格摸底排查工作,通過實地走訪、查驗核實、座談交流等形式詳細整理核實社區功能型網格、黨組織設置、黨員情況、住戶數等內容,確保摸清社區底數、掌握網格實情。二是優化網格設置,突出“實用”。結合地域區劃、居民群體、需求事項等實際,堅持簡便易行原則,整合社區原有網格,把社區內的黨建、政法綜治、民政、城管等各類網格統一整合成“一張網”,不再重新劃分網格,實現“多網合一”,有關職能部門確需依托網格開展的業務工作,納入社區新建網格管理,切實打造“一個網格服務、一張網格治理”。目前,全區16個城市社區共劃分網格96個,設立樓棟長347個。三是建強網格支部,突出“聯動”。嚴格落實每個網格設立1個黨支部(含功能型黨支部)或黨小組,實現網格黨組織100%全覆蓋,拓展完善“社區黨組織—網格(小區)黨支部—黨小組(樓棟長)—黨員聯系戶”四級組織體系。目前,全區城市社區以單獨組建或聯合組建形式建立網格黨支部96個。
聚焦選優配強,推動人員配備到位。一是建強核心隊伍,選好社區治理“領頭雁”。突出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網格黨組織負責人全部由社區“兩委”成員擔任,同時兼任網格長,注重吸納業主委員會成員、物業服務企業管理人員、有調解經驗和工作熱情的在職黨員、“兩代表一委員”、“三官一律”、社區信訪專員等進入網格黨組織,同時鼓勵支持離退休黨員干部,尤其是政法系統黨員參與社區網格黨組織建設。目前,共吸收“兩代表一委員”29名、“三官一律”9名、離退休干部黨員173名進入。二是配優主干力量,鍛造社區工作“生力軍”。突出鎮(街道)黨(工)委對業主委員會組建和換屆工作的領導,把好業主委員會籌備組、換屆小組以及業主委員會成員候選人的推薦關、審核關和選舉組織關,確保人選質量過硬。積極推動網格黨組織成員與紅色業主委員會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目前,共選出委員55人,其中黨員占比60.1%,業主占比97.75%,“兩委”成員占比13.9%。三是吸納輔助力量,延伸基層服務“廣觸角”。積極拓展網格作用發揮,廣泛吸收“兩代表一委員”、在職黨員、居民代表、志愿者等擔任兼職網格員、樓棟長,著力打造“15分鐘居民服務圈”,逐步形成了“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區共有344名網格員服務在基層社區一線。
聚焦機制創新,推動責任壓實到位。一是規范職責職能,突出服務體系“精細化”。按照“全要素網格”要求,建立網格黨組織職責清單,組織各方面力量共同落實上級決策部署、服務居民群眾、排查信訪隱患、化解矛盾糾紛。進一步明確紅色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接受網格黨組織的具體領導,依法依規監督物業服務企業管理服務情況并督促業主遵守規約,服務居民群眾,推動共治共建共享。目前,收集居民優質意見建議127條,主動認領解決群眾訴求340余件。二是健全制度機制,實現服務效益“最大化”。推動建立社區層面的“五方聯席會議”工作機制和網格層面的“三方聯席會議”工作機制,及時梳理工作問題,研究提出對策,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目前,圍繞社區治理、居民生活等共商民生服務工作158次,使基層黨建進樓入戶。三是建立四級聯動機制,推動矛盾調處“高效化”。常態化開展對居民入戶走訪和問題意見調研分析,發揮“樓棟(片區)—網格—社區—街道”四級聯動調處機制作用,及時處理并做好反饋,實現矛盾“格”中辦、疑難“格”中解。深化“三報到”工作機制,結合社區“大黨委”、街道“大工委”平臺,推動化解基層矛盾糾紛,依托“紅茶議事廳”、“百姓說事點”、居民議事長廊等基層矛盾調處小陣地,圍繞社區建設和群眾身邊事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謀惠民之舉,累計化解鄰里等矛盾糾紛260余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