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北市烈山區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堅持把年輕干部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緊抓在手,實打實謀對策,下功夫求突破,全區干部隊伍年齡結構逐步優化,為烈山區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抓好源頭儲備。針對長期以來干部隊伍年齡結構不優、“青黃不接”等問題,著眼發展需要,大力發現識別儲備一批優秀干部人選。高質量擇優引進。用足用好空缺編制資源,加大選調生、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招錄力度,引進緊缺急需專業人才。近三年,全區新進選調生、儲備人才、事業單位人員等109名,其中,“雙一流”高校畢業生11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2名,金融、旅游管理等專業畢業生11名,進一步填補了專業型干部短板,引進數量質量均穩步提升。全覆蓋精準識別。連續3年結合綜合考核開展年輕干部隊伍專題調研,區委常委帶隊深入全區45個區直單位和三鎮四辦,大范圍開展深入談話調研,及時將優秀年輕干部納入組織視野。常態化分析研判。針對目前在庫儲備的90余名35歲以下年輕干部,定期分析研判,特別是聚焦烈山產業發展定位,掌握一批熟悉金融、經濟、城鄉規劃等領域的專業化年輕干部,持續跟蹤了解實績表現,實行動態調整,優進劣退。
強化實踐歷練。堅持以“墩苗”助成長,著力破解年輕干部不缺學歷缺經歷、不缺學識缺見識等問題,讓年輕干部在實踐一線經風雨、壯筋骨、長才干。補鈣鑄魂壯筋骨。充分利用烈山榴園“四眼井”、古饒華野十二縱司令部舊址等紅色教育資源,幫助年輕干部上好黨性教育“必修課”。實施年輕干部能力提升計劃,將年輕干部培訓單設班次、單列名額,近三年舉辦中青年干部培訓班3期,雙招雙引、鄉村振興等重點專題班25期,累計培訓860余人次,年輕干部實現調學調訓全覆蓋。導師幫帶助成長。完善“區-鎮-村”三級結對幫帶機制,累計優選50余名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領導干部作為選調生等年輕干部“幫帶導師”,解決成長困難、指引努力方向。斗爭一線強本領。三年來,聚焦烈山東部新城建設、開發區轉型發展等重大戰略、重點任務,選派32名年輕干部駐外“雙招雙引”,促成和晶科技、國晟新能源、中煤遠大等一批項目落地投產;圍繞市一中、市人民醫院用地拆遷,泉山采石宕口治理、花山公園建設等重點工作,優選18名年輕干部組成信訪攻堅專班;全市率先與徐州經開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選派20余名優秀年輕干部赴徐州經濟開發區、上海長風街道、鎮江丹徒等地跟班學習,在抓發展、促改革、保穩定的斗爭實踐中,不斷增強年輕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
打破隱形臺階。堅持鮮明用人導向,注重實干實績,打破論資排輩的“隱形臺階”,讓有為者有位,實干者實惠。樹牢導向。堅持在東部新城建設、鄉村振興等一線識別選拔年輕干部,對在急難險重崗位勇擔當、實績突出的年輕干部及時使用。三年來,提拔重用一線崗位優秀年輕干部40余名,選配“90后”鎮領導班子正職1名。用當其時。不看資歷看能力,不看經歷看潛力,以選準用好為根本,對敢擔當善作為的優秀年輕干部,大膽提拔使用。區直部門中配備35歲以下班子成員的部門比例達45.8%,較2019年增長33個百分點。拓寬視野。持續優化干部隊伍來源結構,在三鎮換屆中,擇優選拔3名優秀事業單位人員進入領導班子。從市直部門“三跨”交流2名年輕干部任街道正職和重要區直部門副職,提拔使用“80、90后”事業單位人員正科1名,副科9名。
做實嚴管厚愛。強化日常教育監督。把功夫下在平常,建立健全多層次、一對一、多對一的日常談心談話制度,區級領導、單位“一把手”、部門負責人“三個必談”,全面了解年輕干部思想動態、工作表現、生活狀況,加強對年輕干部的教育提醒。暢通“12380”專線24小時信訪舉報渠道,建立《烈山區區管干部違規違法事項及時報告制度(試行)》,強化年輕干部自我約束。拓寬監督范圍,加強對年輕干部“朋友圈、同學圈、社交圈”日常了解,對2名干部進行談話提醒,對1名不適合擔任現職干部進行調整。創新新任職干部回訪制度。緊盯年輕干部“初到崗”“首任職”等關鍵環節,完善動態跟蹤管理機制,通過調研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對60余名新任職干部開展“回訪”,開展測評1200余人次,從嚴把關年輕干部廉潔從政起步關。完善關心關愛機制。每年全區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堅持區委書記和組織部長必到必談,面對面聆聽年輕干部成長心聲、意見建議,營造關愛年輕干部濃厚氛圍。制定《烈山區容錯糾錯事項管理辦法》,激勵年輕干部勇于創新、擔當作為;出臺《烈山區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帶薪年休假實施方案》,落實年休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