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關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
1.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30)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在前進道路上,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以什么樣的思路來謀劃和推進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作用。古今中外,由于政治發展道路選擇錯誤而導致社會動蕩、國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堅持正確的政治發展道路更是關系根本、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樣的政治發展道路,必須與這個國家的國情和性質相適應。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了正確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既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又有嚴謹的制度安排;既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又有有效的實現形式和可靠的推動力量。這一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體內容、基本要求,都在憲法中得到了確認和體現,其精神實質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事實充分證明,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強大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正確道路。
(131)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在我國政治生活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個新事物,也是個好事物。這并不是說,中國政治制度就完美無缺了,就不需要完善和發展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堅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推進制度體系完善和發展。僅黨中央部門就集中進行了六次改革,國務院機構集中進行了九次改革,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體制機制保障。要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始終保持政治定力。如果這一點把握不好、把握不牢,走偏了方向,不僅政治文明建設很難搞好,而且會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損害。我們需要借鑒國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絕不能放棄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照抄照搬他國的政治制度行不通,會水土不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要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既要把握長期形成的歷史傳承,又要把握走過的發展道路、積累的政治經驗、形成的政治原則,還要把握現實要求、著眼解決現實問題,不能割斷歷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來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飛來峰”。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信心和決心。
2.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
?。?32)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我們黨始終高舉人民民主的旗幟,領導人民進行不懈探索和奮斗,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確保人民享有廣泛而真實的民主權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化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形成了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構建了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充分彰顯人民主體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體現、人民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創造活力進一步激發。
(133)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關鍵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沒有投票權,更要看人民有沒有廣泛參與權;要看人民在選舉過程中得到了什么口頭許諾,更要看選舉后這些承諾實現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規定了什么樣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規則,更要看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執行;要看權力運行規則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權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監督和制約。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休眠期,只有競選時聆聽天花亂墜的口號、競選后就毫無發言權,只有拉票時受寵、選舉后就被冷落,這樣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在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中,全體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實現了最廣大人民的廣泛持續參與。
民主是各國人民的權利,而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應該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而不應該由外部少數人指手畫腳來評判。國際社會哪個國家是不是民主的,應該由國際社會共同來評判,而不應該由自以為是的少數國家來評判。用單一的標尺衡量世界豐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單調的眼光審視人類五彩繽紛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打著民主旗號挑動分裂對抗,本身就是對民主精神的踐踏,不得人心,貽害無窮。
?。?34)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要繼續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治國理政的政策措施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來。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充分發揮出來,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
3.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
?。?35)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要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我國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樣一套制度安排,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必須長期堅持、全面貫徹、不斷發展。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這一根本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基本原則,適應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有效保證國家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有效保證國家治理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正確處理事關國家前途命運的一系列重大政治關系,實現國家統一高效組織各項事業,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效保證國家政治生活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實踐充分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在我國政治發展史乃至世界政治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全新政治制度。
在新的奮斗征程上,要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繼續通過這一制度牢牢把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掌握在人民手中。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保證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國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執行,支持和保證國家政權機關依照憲法法律積極主動、獨立負責、協調一致開展工作;必須堅持用制度體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切實貫徹落實好這一國家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的基本原則,保證國家統一高效組織推進各項事業;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保證黨領導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國家;必須堅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說它是新型政黨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新就新在它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新就新在它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政治協商,主要是中國共產黨同民主黨派協商。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更好體現這項制度的效能,要堅定不移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著力發揮好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積極作用。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的重要內容和制度保障。這一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祖國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民族區域自治是黨的民族政策的源頭,我們的民族政策都是由此而來、依此而存。民族區域自治不是某個民族獨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個民族獨有的地方,要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關鍵是幫助自治地方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基層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發展基層民主,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要暢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層選舉、議事、公開、述職、問責等機制,促進群眾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切實防止出現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象。
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安排,能夠有效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系,發展充滿活力的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我們要不斷健全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36)堅定不移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存是享有一切人權的基礎,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人權保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必須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和當代實際相結合,走符合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奉行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把生存權、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協調增進全體人民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環境權利,加強人權法治保障,積極參與全球人權治理,更好推動人權事業全面發展。
人權是歷史的、具體的、現實的,不能脫離不同國家的社會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空談人權。評價一個國家是否有人權,不能以別的國家的標準來衡量,更不能搞雙重標準,甚至把人權當作干涉別國內政的政治工具。各國都有權利自主選擇人權發展道路。
朗讀者:張媛瑞,安徽省國土空間規劃研究院(省土地開發復墾整理中心) 人事教育科(黨建辦)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