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把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作為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0頁
做好基層工作,關鍵是要做到情況明。情況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大家心里要有一本賬,要做明白人。要思考我們這個地方窮在哪里?為什么窮?有哪些優勢?哪些自力更生可以完成?哪些需要依靠上面幫助和支持才能完成?要搞好規劃,揚長避短,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幫助困難鄉親脫貧致富要有針對性,要一家一戶摸情況,張家長、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對鄉親們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村子里能解決的就盡快解決,不能解決的及時向上級部門和有關方面反映,大家一起來想辦法。
《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的講話》(2012年12月29日、30日),習近平《論“三農”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27頁
要加快推進民生領域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弱勢群體傾斜。關鍵要抓住以下四點。一是要抓重點,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住最需要關心的人群,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二是要抓實在,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做那些現實條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決不能開空頭支票,也要防止把胃口吊得過高,否則就會失信于民。三是要抓持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長期任務來抓,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鍥而不舍向前走。四是要抓組織,各級干部要帶領群眾一起干,通過辛勤勞動創造幸福生活,而不能領導熱群眾不熱,也不能群眾熱而領導不熱。
《在海南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3年4月10日)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老工業基地前些年下崗人員相對集中,黨和政府要切實關心他們及其家庭的工作和生活,加強社區服務特別是針對老年人的服務,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讓在就業創業上需要幫助的群眾都得到幫助、在生活上需要保障的群眾都得到保障。
在遼寧考察時的講話(2013年8月28日—31日),《人民日報》2013年9月2日
重視農村“三留守”問題,搞好農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讓農村留守人員生活得踏實、安全、無憂,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特別是基層黨委和政府的重大責任。要抓緊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圍繞留守人員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就業、衛生健康、思想情感等實施有效服務。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習近平《論“三農”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99頁
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標。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安定有序,正所謂“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終要看是否有利于人民安居樂業。政法機關和廣大干警要把人民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改起,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月7日)
創新社會治理,要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坐標,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現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中存在不少問題,必須通過改革加以解決。城鄉社區處于黨同群眾連接的“最后一公里”,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深入拓展區域化黨建。要調整和完善不適應的管理體制機制,推動管理重心下移,把經常性具體服務和管理職責落下去,把人財物和權責利對稱下沉到基層,把為群眾服務的資源和力量盡量交給與老百姓最貼近的基層組織去做,增強基層組織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5年3月5日)
要推動形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體制機制,特別是要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建設。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逐步讓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進得來、住得下、融得進、能就業、可創業,維護好農民工合法權益,保障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
《努力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2015年4月30日),習近平《論“三農”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158頁
城市的核心是人,關鍵是十二個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滿意不滿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務狀況是重要評判標準。城市管理和服務同居民生活密切相關。老百姓每天的吃用住行,一刻都離不開城市管理和服務。早晨起床后先要上廁所,下水道通不通是管理和服務;上完廁所要洗漱,自來水管出不出水、流出來的水合格不合格是管理和服務;洗漱完畢要用早餐,食品安全不安全也是管理和服務;用完早餐要去上班,出門時順便帶上垃圾袋,小區有沒有垃圾收集設施,還是管理和服務;上班能不能擠上公交車或地鐵、路上擁堵不擁堵、中途換乘方便不方便、在公交或地鐵上錢包會不會被小偷偷走,都是管理和服務;晚上上床睡覺,周邊有沒有噪聲干擾,同樣是管理和服務。可以說,在城市特別是在大城市生活,從早上睜眼到晚上閉眼,都離不開管理和服務。至于說上幼兒園、上學校、上醫院、開展文化活動等,更是涉及管理和服務。老百姓對城市工作的意見和怨言,多數表現在管理和服務方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群眾提供精細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務,是城市工作的重頭,不能見物不見人。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務這個重點,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徹底改變粗放型管理方式,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2015年12月20日),《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412-413頁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采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要從實際出發,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織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網、消除隱患,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秩序安定有序。
二〇一六年春節前夕赴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時的講話(2016年2月1日—3日),《人民日報》2016年2月4日
朗讀者:劉杰(合肥市廣播電視臺《合肥新聞聯播》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