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
基層是改革發展穩定的第一線,是各種矛盾和問題的集聚地。任何一項群眾性工作,脫離了基層,脫離了群眾,口號再多,規劃再多,也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是做不好的。
《始終把廣大婦女作為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013年10月31日),習近平《論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35頁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2014年3月5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95頁
縣域治理最大的特點是既“接天線”又“接地氣”。對上,要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中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對下,要領導鄉鎮、社區,促進發展、服務民生。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縣一級工作做好了,黨和國家全局工作就有了堅實基礎。
《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3月18日),《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52頁
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做好社區工作十分重要。社區的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天天同居民群眾打交道,要多想想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在福建調研時的講話(2014年11月1日、2日),《人民日報》2014年11月3日
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則廢。”“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只有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黨員發揮應有作用,黨的根基才能牢固,黨才能有戰斗力。
《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2016年2月4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78頁
堅持以街鎮、居村為重點,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政策落地,特別是你們全面取消了街道招商引資職能,使基層有了更多精力和能力做好服務管理和保障民生工作。我過去常講,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6年3月5日)
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必須把基層基礎夯實。我國的治理,基本單元是縣(市、區),基層基礎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
《在寧夏視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6年7月20日)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善于把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勢,從我國實際出發,遵循治理規律,把握時代特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解決我國社會出現的各種問題,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把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勢》(2017年9月19日),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194頁
社區是基層基礎。只有基礎堅固,國家大廈才能穩固。
在湖北考察時的講話(2018年4月24日—28日),《人民日報》2018年4月29日
縱觀各國治理實踐,如果社會治理跟不上經濟發展步伐,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不僅經濟發展難以為繼,整個社會也可能陷入動蕩。我們要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2019年1月15日),《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41頁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社區治理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在吉林考察時的講話(2020年7月22日—24日),《人民日報》2020年7月25日
加強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只有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強、把基層政權鞏固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才能穩固。“十四五”時期,要在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提高基層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要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基層工作的全面領導,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質量,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強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維護好社會穩定。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60-61頁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
二〇二一年春節前夕赴貴州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時的講話(2021年2月3日—5日),《人民日報》2021年2月6日
要把社區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重要陣地,發揚各族人民手拉手、心連心的好傳統,共同建設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和諧家園。
在青海考察時的講話(2021年6月7日—9日),《人民日報》2021年6月10日
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我調研了一些地方,看了聽了不少情況,很有啟發和收獲。每到群眾家中,常會問一問,還有什么困難,父老鄉親的話我都記在心里。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2021年12月31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65頁
社區是城市治理體系的基本單元。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優勢就是把城鄉社區基礎筑牢。要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更好發揮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領導作用,更好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在湖北武漢考察時的講話(2022年6月28日),《人民日報》2022年6月30日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最終目的。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牢牢記在心上、時時抓在手上,確保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23年3月5日)
朗讀者:劉杰(合肥市廣播電視臺《合肥新聞聯播》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