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北市烈山區深耕基層治理創新實踐,以“紅色茶敘”為紐帶,打造“開心茶館”治理品牌,激發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能人說事議事,干群合力干事”的良好氛圍。
搭建茶敘平臺,凝聚治理“智囊團”。整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茶話室、廣場長廊等空間資源,構建“室內茶敘+室外議事”雙陣地,打造集政策宣講、民意收集、糾紛調解于一體的紅色治理樞紐。由社區黨總支書記擔任“茶館掌柜”,通過“群眾舉薦+組織篩選”機制,吸納兩代表一委員、鄉賢能人、黨員骨干等組建議事聯盟,劃分社區服務、公共衛生等5個專項議事小組,配備民情信息員實時收集群眾訴求。創新“流動茶館”模式,將議事桌搬到小區廣場、街頭巷尾,今年以來累計收集停車難、飛線充電等民情信息228條,讓治理觸角延伸至社區每個角落。
規范議事流程,跑出民主“加速度”。創新定向派單議事,常態化收集梳理群眾“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分類匯總后精準報送“開心茶館”成員代表進行商議,并將議事結果及時反饋。嚴格落實“議前準備—議中討論—議后公布”三步法和“四議兩公開一表決”議事協商機制,念好“集、定、議、辦、曬、督”能人議事“六字訣”,以規范的議事操作體系推動議事過程民主決策,議事結果公開透明。推行“定期議事+即時議事”,社區書記定期主持議事會,根據議題清單情況,邀請交警、城管等相關單位和居民代表參加座談交流,共同研究社區治理思路。今年已開展議事活動50余場次,意見反饋率超90%,讓“茶桌邊的民主”真正落地見效。
強化監督閉環,提升服務“含金量”。分類逐件跟蹤,針對涉及物業升級管理、“一老一小”關愛等群眾關注事項,將討論方案推送至街道、社區,信息員及時跟進并定期通報辦理進度;針對家庭、鄰里等群眾日常糾紛,定期入戶隨訪,確保矛盾處置化解到位。通過街道牽頭實地考察、定期回訪等方式督查議定事項辦理情況,在居民代表大會通報辦理結果,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同時跟蹤監督“開心茶館”成員履職情況,將履職好的成員作為社區后備力量、黨代表、人大代表等后備人選,充分激發居民參與熱情。今年以來,協調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60余個,協商完善相關管理制度20余項,讓群眾從治理“旁觀者”變為“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