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認真落實中央及省委、市委關于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各項部署要求,烈山區健全“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黨員中心戶”(三長一戶)治理體系,進一步提升精細化治理和精準化服務水平,在網格化管理的基礎上,延伸基層治理“觸角”,推動城市基層黨建提質增效。特開設【“三長一戶”風采展】專欄,宣傳推介“三長一戶”典型事跡和各社區優秀經驗做法,通過樹立先進典型,發揮榜樣作用,以期達到以一帶多、以點帶面的效果。
01 楊莊街道新楊社區網格長 孫婉婉
扎根網格系民心 化解矛盾筑和諧
孫婉婉,楊莊街道新楊社區網格長,始終以“居民事無小事”為宗旨,扎根網格4年,通過常態化走訪、精細化服務、聯動化治理,成為居民的“貼心人”,成功解決社區環境整治、獨居老人照料、鄰里糾紛調解等各類問題200余起,將所在網格打造成“零矛盾積壓、零安全隱患”的和諧網格。
孫婉婉負責的網格下轄1125戶2129名居民,她每周至少用3天時間“掃樓”,手持筆記本記錄每戶情況:獨居老人趙大媽腿腳不便,需定期代購藥品;小區綠化帶常被寵物糞便污染……這些信息被她整理成“網格民情臺賬”,分類標注需求優先級,確保“件件有回應”。
社區是個“小社會”,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矛盾時有發生。第三網格社區西巷65棟5單元的屋頂漏水,導致多樓層滲水,影響多戶居民正常生活,引發鄰里矛盾,得知消息她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勸導協商,安排專業人員維修破損管道,居民們對網格員和維修人員的高效服務贊不絕口。為徹底消除鄰居間矛盾,她組織此單元居民召開“議事會”,幾戶涉事業主握手言和,共同制定鄰里公約。在社區里,這類“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而正如孫婉婉所堅信的那樣,“只要帶著真心傾聽,再復雜的矛盾都能迎刃而解。”
她常說:“網格雖小,卻裝著千家萬戶,看到居民臉上有笑容,就是我工作的最大意義。”用腳步丈量社區,用真心換得民心,將政策落實到“最后一米”,讓矛盾化解在源頭。這種扎根基層的堅守,正是社區治理現代化的堅實基石。
02 任樓街道西園社區樓棟長 汪慧
青春“傳聲筒” 架起連心橋
汪慧,任樓街道西園社區樓棟長。作為青年黨員骨干,她用青春實干彰顯樓棟溫情,成為居民心中“永不打烊”的暖心擔當。
汪慧始終堅持以“居民事無小事”為準則,用實際行動詮釋青年黨員的擔當。樓棟里有三個留守兒童因家長臨時外出務工陷入無人照料的困境,她得知情況后,利用下班時間等孩子們晚自習歸來,先帶他們去浴室洗漱,又自掏腰包買來內衣、拖鞋等生活用品,還將家里做好的熱飯菜帶給孩子們。此外,她特意制定了“家務輪值表”,督促三人輪流打掃衛生、洗衣服,以此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就這樣,她堅持了一個多月,直到其他監護人接手才徹底放下心來。“看孩子們干干凈凈、健健康康,我這‘臨時家長’才放心。”汪慧如是說。
作為樓棟里的“和事佬”,她妥善處理過房屋漏水、下水道堵塞、毀綠種菜、養狗擾民等各類矛盾糾紛。一次深夜11點,在接到居民噪聲投訴后,她立刻起身排查,從實地勘察噪聲源到耐心勸說雙方,直至凌晨2點才促成矛盾化解。事實上,這樣的“深夜急診”并非個例,但她總是笑著說:“居民信任我,我就得把事辦好。”如今,當她走進管轄的樓棟,居民們總會熱情招呼“小汪來啦”,這份熟稔背后,是她無數次奔走調解、用心服務居民的真實寫照。
從照料留守兒童到化解鄰里糾紛,汪慧用細微溫暖讓樓棟成為充滿人情味的“大家庭”。她常說:“樓棟長是居民的‘傳聲筒’和‘貼心人’,只要大家需要,我就會一直干下去。”
03 臨海童街道童亭礦中心社區單元長 陶林
銀齡踐初心 暖心護民安
陶林,臨海童街道童亭礦中心社區單元長。自擔任單元長以來,他始終堅持走家入戶,積極投身社區志愿服務,在矛盾糾紛調解、環境衛生整治、安全隱患排查、政策法規宣傳等方面持續發力,成為居民眼中公認的“熱心人”。
陶林尤其重視小區安全工作,聯合社區網格長、網格員及其他志愿者定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對飛線充電、消防通道堵塞、天然氣泄漏等隱患進行細致檢查,一旦發現問題立即整改,把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同時,在小區內向居民發放各類安全知識宣傳資料,持續提升全體業主的安全防范意識。他憑借這份細心與責任心,切實守護著小區的和諧穩定,有效增強了轄區居民的幸福感與安全感。
他始終堅持以實際行動將惠民政策送到居民家門口,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夠切實感受到政府的關懷與溫暖。針對轄區內老年人居多、普遍存在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進行居民養老保險待遇認證及居民醫保繳費的情況,他主動協調網格員挨家挨戶為老人提供資格認證幫助。這份貼心服務贏得了鄰居們的高度信任,大家紛紛稱贊:“有這樣熱心的單元長當‘貼心人’,真是我們的福氣!”
作為一名單元長,他用實際行動化身居民的“解鈴人”“守護者”,從解決鄰里糾紛到守護社區安全,從幫扶困難群眾到傾聽民生訴求,以細致入微的服務贏得了越來越多居民的認可。如今,他正以扎實的工作為社區治理注入新活力,用責任與擔當勾勒出基層治理的溫暖底色。
04 百善街道百善社區黨員中心戶 張福仁
退休不褪色 服務映初心
張福仁,百善街道百善社區黨員中心戶,因“政治覺悟高、服務熱情足、群眾基礎好”的突出特質,成為第三網格的核心力量,在組織開展學習教育、調解鄰里矛盾糾紛、收集居民意見建議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今年春節期間,張福仁在送溫暖活動中發現行動不便的老李家門口臺階阻礙電動輪椅通行,即便老人子女網購了緩坡裝置,仍因高度不適導致輪椅失控。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當即丈量尺寸,次日便用自備的木條木板為老人鋪設了合適的緩坡,徹底消除了老人出行的安全隱患。
作為社區黨員志愿者,張福仁以“老礦工責任感”持續投身于為民服務,在社區發展和治理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他積極解決獨居群體采購難題,飽含熱情為行動不便老人“代購”藥品及生活用品11次,為臥床老人安裝扶手、搭建雨棚提升居住安全性,常態化收集居民意見,成為連接社區與群眾的橋梁。
張福仁以“時不我待”的奉獻精神,既賡續了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更彰顯了離退休黨員在基層治理中的初心本色,推動社區形成“黨建引領、群眾參與”的共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