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北市烈山區依托智慧農業園區、電商直播基地、科技小院構建起“技術創新—市場對接—人才培育”的黃金三角,走出一條以“人”為核心的鄉村振興之路,在皖北大地書寫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時代答卷。
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興農”:智慧農業引領“新農人”蛻變。在烈山區古饒鎮,一排排智慧農業設施整齊排列,一串串小番茄映紅了“新農人”的致富路。據悉,安徽興豐綠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科技賦能農業”為核心理念,投資打造占地372畝的烈山區古饒智慧農業產業園。園區內,智能化溫室、自動化物流系統、物聯網技術等十大現代農業科技體系交織成網,徹底顛覆了傳統“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模式。在這里,“新農人”不再是單純的體力勞動者,而是掌握現代技術的農業工程師,普通農民從傳統的“靠天吃飯”逐步蛻變為“科技興農”的“新農人”。園區通過全天候氣候控制系統實時調節溫濕度,借助水肥一體化設備精準灌溉,利用食品溯源系統確保每一顆番茄的品質可追溯,主打的“SAOPOLO”品牌番茄,不僅以高顏值搶占市場,更以標準化無土栽培技術體系保障畝產效益。截至目前,園區帶動周邊80余名農民轉型為技術型“新農人”。這種轉變不僅讓農民有了新身份,也讓農業更有奔頭,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從“田間地頭”到“云端帶貨”:電商矩陣助力“新農人”成長。智慧農業重塑“新農人”發展模式,古饒鎮興農電商直播基地的建成則成為“新農人”成長的孵化器。這座4000平方米建筑是淮北市首個鎮級電商直播基地——烈山區古饒鎮興農電商直播基地,一層是配備先進設備的直播培訓學校,二層是向全區開放的共享直播間,形成“培訓+實戰”的完整生態鏈。在這里,村黨組織書記變身“帶貨主播”,工坊帶頭人成了“品牌代言人”,高校電商專業人才與鄉土網紅組成“直播矩陣”。首期培訓中,50名“新農人”系統學習短視頻制作、直播話術、流量運營等技能,為電商“蓄勢聚能”。越來越多的“新農人”集聚電商賽道,“烈山味道”直播IP初顯成效,榴園石榴、黃營靈棗、和村蘋果等“土產品”成為網絡上炙手可熱的“香餑餑”,艾絨枕、艾草皂等20余種深加工產品“火爆出圈”,帶動50余名村民“家門口”就業。
從“單打獨斗”到“產學研共生”:科技小院激活“新農人”引擎。在烈山區,有一所建在田間地頭“沒有圍墻的大學”—科技小院。這所烈山區與淮北師范大學共建的科技小院圍繞“科技興農”“培育新農人”等重點內容,建立黑花生、蜜薯等研究基地4處,形成土壤改良、人才培養、技術培育等5大服務,實現科技與農業點對點、面對面精準對接。科技小院的落地,讓“新農人”獲得了最前沿的科技武裝。2024年,100畝黑花生試驗田迎來豐收,畝產600公斤。科技小院推行“博士+農戶”結對幫扶模式,已有5名博士帶著課題駐扎田間,既將論文寫在土地上,又為“新農人”傳授現代農業技術。目前,科技小院專家團隊研發的專用有機肥成功解決了連作障礙問題,針對艾草開發的脫毒繁育技術,使草廟艾草的藥用成分含量提升40%。